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

紀錄片:沒有邊界的恐攻 Terror in Europe

《沒有邊界的恐攻》針對2015年開始一連串在歐洲發生的恐攻進行了探討與反思。

2014年,ISIS脫離蓋達,成立哈里發國,呼籲所有的穆斯林加入他們。相較於蓋達組織,ISIS收納任何人,不要求對伊斯蘭教義有深刻理解,他們甚至吸引了對現狀不滿的歐洲年輕人。同年,西方國家轟炸ISIS。ISIS設立一個外部運作單位,發展針對歐洲的復仇計畫。2015年,巴黎《查理周刊》因為嘲弄穆罕默德,成為恐怖攻擊的目標。此後,巴黎、比利時多次受到恐怖攻擊。攻擊目標多為旅遊勝地、交通據點(機場、地鐵站等)或音樂會等人潮聚集處。

恐怖攻擊的主謀是敘利亞的ISIS高層。透過加密通訊,他們提供戰略指導(如通過邊境、指定攻擊目標)跟技術指導(如製作炸彈)(註一)。執行者不只是境外移入的敘利亞聖戰士,還有歐洲當地人。他們多為社會底層或罪犯,因為生活不如意,想死,不怕死,很願意拖著一堆人去死。例如寇瓦奇,他在入獄的時候接觸了ISIS激進份子,因此被吸收,從小混混「升級」成恐怖分子(註二)。比利時貧民區莫倫貝克,聚集了許多穆斯林移民後代,宛如治外法權,許多犯罪發生,但無人(或者不敢、或者不願)舉發。ISIS從中吸收了不少戰士。網路發達、交通通暢,也讓一些受激進伊斯蘭主義影響的年輕人前往敘利亞。ISIS成為對社會現狀不滿的貧困年輕人庇護所。

歐洲為何如此脆弱?根據幾個國家的反恐部門主管,有幾個原因。一、歐盟各國邊境通暢,各國邊境管理有嚴有鬆,形成漏洞。二、情資不流通。儘管好幾個恐攻主謀事前就被監視,但資訊卻不共享。比利時漏洞百出的系統在影片中被強烈批評。三、監視不力。各國協議緩慢,監視的概念又和歐洲人注重隱私權與自由的價值觀扞格,難以通過政治檢驗。例如美國行之有年的旅客定位紀錄(PNR),在歐洲就難以入法。四、攻擊者來自歐洲內部的平民百姓,防不勝防。五、混跡在難民裡的敘利亞戰士難以辨識。六、攻擊模式為分散的數個小型攻擊掩護一個大型攻擊,造成警力分散,疲於奔命。

一開始看查理周刊事件時,我只覺得是伊斯蘭激進份子和白目嘴砲周刊之間的擦槍走火。但紀錄片這樣看下來,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概念。遠因是伊斯蘭世界和基督教世界之間的對立(這個已經上千年了)。近因則是伊斯蘭移民在歐洲世界裡的貧窮困境。宗教因素加上社會經濟因素,最後卻是以瘋狂的無差別攻擊呈現。

而其實不只是歐洲,全球各地都有著戰火隱隱的煙硝味。比起宗教對立,貧富差距才更危險。嚴重的貧富差距讓這些受到壓迫的窮人轉為罪犯,再進化為恐怖分子。今天歐洲的激進份子,也許明天也會在台灣的底層成形、集結。台灣政府最近推行的各種政策,總讓人有強化階級複製、加大貧富差距的疑慮。我真心希望決策者能看看這部紀錄片。雖然影片並不著墨於此,但不難看出這些被ISIS吸收利用的歐洲年輕人因為對生活絕望而變得憤世嫉俗、因為自己得不到所以想要毀滅別人所擁有的一切。當一個人發現努力向上並不能改變什麼的時候,墮落就會來得很快。恐怖分子寇瓦奇,曾經也只是個想成為饒舌歌手的少年,而已。


------
註一:根據美國國家反恐中心主任的說法,加密通訊無法追蹤,此題無解。
註二:監獄作為矯正機構,到底是矯正犯罪?還是強化犯罪網路?從寇瓦奇跟另一名恐怖分子越關越大尾的案例來看,恐怕後者的功能大於前者。在罪犯人權過度擴張的民主法治氛圍中,守法的社會人反而越來越沒有人權。不討論了。

------
延伸閱讀:
1.中時電子報,恐攻頻傳撼動全球 歐洲近年事件回顧
2. 2016年的歐洲恐攻地圖。引用自Terror in Europe MAPPED
terror_eu2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愛情摩天輪Wonder Wheel

伍迪艾倫的電影,凱特溫絲蕾與 賈斯汀提姆布萊克 主演。背景設定在50年代的紐約康尼島樂園。這部片跟藍色茉莉很像,主角異常的神經質,並且有自毀傾向。心情如果不美麗就別看了,以免虐到自己。 結局一開始就決定了。吉妮(by 凱特溫絲蕾)向米奇(by 賈斯汀提姆布萊克 )道出:「我讓...